根據麥肯錫研究顯示,過去半世紀來,支撐全球經濟成長基礎有半數來自於生產力的提高,另一半則來自於勞動人口規模的增長。然而,全球經濟持續向前推進,許多國家開始面臨勞力成本大幅攀升及勞動人口成長減速的危機,加上人工潛力與規模效應已被開發到接近極限,未來將處於無法再單純仰賴勞動力增加帶動經濟成長的社會中,勢必要藉由導入自動化技術及服務創新,彌補因勞動資源縮減的缺口。
運用自動化技術取代人力操作的方式,過去在製造業領域已有成熟廣泛的運用,不過,服務業的突破點一直到近幾年才逐步顯現,包括零售、物流、餐飲及照護等業者,均陸續開始嘗試應用能夠降低勞力投入的服務科技。
根據主計總處統計,服務業占我國GDP已超過60%,服務業就業人數已超過工業部門,顯示我國整體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正走上後工業化的路徑,未來必須要更加強化服務業效能提升,引領產業由勞力密集轉進知識與技術密集的階段,並以此為支點,帶動整體服務業邁向高附加價值與獲利能力的高品質經營目標。以物流服務業為例,我國物流產業長期以來均聚焦科技製造業物流與國際供應鏈優化,隨著產業結構轉型,貼近一般消費者的生活服務業,將成為未來物流服務突破創新的關鍵所在。例如生鮮電商低溫配送服務、餐飲熟食配送服務、商品代購結合快速送達服務等,以都會區域為主要應用場景,而不斷開展的城市物流服務,不僅為我國傳統物流產業注入強勁創新力道,也帶動相關的技術應用及投資機會不斷增長。
另一方面,目前我國物流產業價值創造仍高度倚重勞力密集模式,尤其是在配送端點高度發散的最後一哩配送上,與國外企業相較,我國最後一哩配送服務的科技化比例偏低,因此企業必須投入大量且密集的勞力資源,才能夠符合市場需求。我國即將於2018年邁入高齡化社會,無疑是險峻的挑戰。
因此包括電子商務、實體零售與物流等業者,開始積極開發能夠紓解勞力負載過重的創新作法,例如無人化智能儲物櫃,強調藉由導入自動化設備,達到消費者彈性自取的服務概念,設置於超商、郵局、捷運站、校園等民眾生活動線上的重要節點,不僅提供消費者嶄新收貨解決方案,更能有效緩解因高重複配送率導致的勞力超載。
我國都市地區的高交通密度與電子商務帶來的龐大包裹流量,加上民眾繁忙緊湊的生活型態,使客製化、高彈性、多元化的最後一哩配送日益受到重視,物流服務必須承擔更多的角色與責任。新型態智能儲物櫃的出現,意味著不同於過去物流服務在商品抵達門市或消費者手中時即告終,現代物流正全面滲透進入全程消費情境中,運用各種方式為民眾帶來更高的便利性服務。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圖片來源:維基共享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