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售通路人氣最夯的服務是什麼?據尼爾森最新調查,前三名依序是熟食(40%)、速食(39%)、銀行服務(35%),還有三成的人使用咖啡服務,其他如烹飪課程(27%)、郵政服務(27%)及加油站(23%)等,也極具潛力,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有這些服務就會使用。
零售業另個趨勢是價格M型化發展,也就是高價與低價者勝出。尼爾森全球零售成長策略調查顯示,許多消費者對價格敏感,驅動了折扣店、網購的成長,但有些消費者願用更高價交換額外的價值及品質,台灣也不例外。
調查顯示,全球59%受訪者享受花時間找便宜的購物樂趣,57%喜歡採購日常生活食用品,台灣更多有近三分之二(64%)網路消費者樂於尋找特惠、採購日常生活食用品。
但在問及台灣消費者,若因原物料價格大漲,最希望製造商做的事,首推提供大份量經濟包讓單位售價降低(41%),其次是推出份量較少、價格較低的新品(20%);反觀最不希望製造商做的事,是「稍微降低產品品質以維持原價」的做法,超過一半(52%)消費者不希望製造商為了價格犧牲產品品質。
尼爾森也就14個品類在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零售銷售結果做分析,發現價位高於品類平均售價20%的高價品,在整體品類微幅成長甚至負成長狀態下,竟多達10個品類的高價品都逆勢呈現雙位數成長,銷售金額成長率最高可以高於整體品類成長率50.6個百分點,最少也可達到多出1.8百分點。其中,又以速食麵、休閒食品、保健食品的高價品表現亮眼。
台灣尼爾森零售及電子商務總監康德蘭表示,零售商及製造商激烈的促銷活動,已經使消費者期待「低價應該是常態」,有些消費者因而調整支出;另方面,愈來愈多人認為物有所值遠勝於低價,消費者一旦認為獲得的好處勝於其所支付的金錢,通常是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。
康德蘭指出,對製造商而言,在不景氣大眾縮手的同時,須有極具說服力的方法證明高價產品確實合理,讓消費者掏錢購買;對零售通路來說,一家店能提供多種功能及額外新增店內服務,都有助於吸引消費者入店,延長停留時間並鼓勵重複造訪,尤其是實體店的角色開始變化,他們可能協助零售商將不動產投資的回報極大化,更能產出額外的坪效。
資料/圖片來源: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