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時候是最後一次更新自己的Facebook狀態?或者根本不再更新?先前Facebook所公布的數據,發現16億Facebook用戶發文率下降21%,Facebook轉而開發新的功能,例如:增設表情符號,希望能挽救貼文率。
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,其原因乃Facebook建立於資訊時代,平台的運作仰賴大量的資訊傳遞。然而「體驗時代」已來臨,用戶希望獲得更身歷其境的感受,網站、平台需要更有情感、視覺化以及主動回饋,才能夠引起消費者願意進行互動,Sports Feed創辦人Mike Wadhera於TechCruch提出在體驗時代中只要擁有以下3大特性,將更容易獲得消費者青睞:
1.不再只用條列式的個人資料表達自己
資訊時代與體驗時代的不同,可以先看到Facebook和Snapchat,這兩樣產物的差別。Facebook來自於桌電的資訊時代,隨著其他社群網絡的興起,Facebook建立資訊時代的一項原則——累積。
在Facebook那些條列式的介紹,包含品牌簡介、關於等所有資訊的總和,加上小編寫的文字或上傳的相片、影片。基本上,這些累積的東西代表的就是品牌本身。
然而現在手機已經改變了用戶看待數位身份的方式,原先使用者需要不斷地累積資料才能夠不斷自我表達,然而這種情況造成Facebook上的自己不是「真正的自己」,Snapchat因應著這個新的現實而產生。
很多人認為Snapchat吸引人的地方是隱密性高,但 Snapchat真正的創新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資訊會自行銷毀,而是他們迫使我們改掉從資訊時代帶來的累積習慣,累積不再是社群的中心,別人不再用這些累積的資料來看一個人,你就只是你自己。
2.更愛秀、主動回饋
體驗時代的核心思想是——主動秀觀點,讓人注視我。這樣的思考也正在改變我們說故事的方式,像是利用視覺化的內容,溝通效果更勝於使用文字。在資訊時代,以相機開始,透過主動地發送資訊,而你的朋友只是被動地刷過你的貼文或知道誰看了照片。
而在體驗時代,主導人們的是視覺產物跟主動回饋。現在能夠促使用戶注意並去分享的平台均在行動裝置上,將來也有可能與眼鏡和VR裝置進行結合。
3.線上線下界線逐漸消弭
Facebook 最近的投資,著重在可攜式的直播影片、360 度的攝像機和VR裝置。但Facebook並不是唯一懂得未來趨勢的科技巨頭,Google、阿里巴巴都在競爭行列當中,目前科技大廠競賽開始建立分層技術,這個現象被作者稱之為經驗堆疊。經驗堆疊將促使新的產品、服務更快進入市場,由於從開發App的頂端技術層到最底層的線下現況研究,皆可以獨自發展,卻又可以相互得益於彼此的研究成果。以3G讓蘋果的App Store得以成立為例,體驗時代將可以更有效地將利用底層的消費者直接,推進新的技術發展,並且使未來的產品服務更貼近消費者的真實購買情境當中。
資料、圖片來源:SMART人人電子商務網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