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波「假婚姻」現象,許多人因為經濟因素驅動,紛紛做起了「假結婚」與「假離婚」的生意,但這種現象亦引起了大陸監管部門的注意,也推出一系列措施,遏制這股歪風。
中國大陸今年來迎來了一波離婚潮,但原因並非婚姻生活不睦,而是因為離婚是一門好生意。
舉例來說,1對夫妻在購買第2套平均價格住房時,將能夠因為「離婚」省下80萬人民幣(下同)費用,等於1個北京上班族10年的收入。另外,亦有人願意花上5至10萬元代價假結婚,只為了在北京取得購房資格。
近年來,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波「假婚姻」現象,許多人因為經濟因素驅動,紛紛做起了「假結婚」與「假離婚」的生意。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實施住宅、汽車限購的地區,由於婚姻關係和戶籍與獲取購房資格、購車上牌等關聯,婚姻就成為部份人突破政策限制、獲取灰色收入的「手段」。
完成手續後隨即復婚
假婚姻最常見的理由有6點,分別為拆遷補償、躲債、移民、購買2套住房、學區資格、計畫生育。
經濟參考報報導,北京市2014年至2016年的結婚人數大體平穩,離婚人數卻逐年遞增,2016年比2014年上漲73%,同時復婚數比2014年上漲131%。
對於部分地區離婚率和復婚率同步大幅上升的數據,法務人士分析,在實際案例中,許多為當事人是為規避房產限購政策、獲得首付和利率優惠等原因而選擇「假離婚」,在完成相關房產手續後隨即復婚。
一位受訪的房地產仲介舉例說:「如果按照2016年10月之前的政策,同樣是300萬元貸款,首套住房最低為85折利率,二套住房為基準利率的1.1倍計算,在30年等額本息還清的情況下,前者支付的利息約為226萬元,後者約為306萬元,多出80萬元。1次假離婚,單是利息的差距就相當於北京1個平均收入(年收入85,038元)的職工『不吃不喝幹10年』。」
此外,北京等一線城市亦對非本地籍人士設定嚴格購房條件,以至於市場上出現了透過婚姻交易已取得購屋資格的商業行為。這種交易首先需要簽訂1份婚前協議,明確雙方結婚目的以及財產劃分。買房前雙方做個婚前財產公證,買完房就可以辦理離婚手續。整起交易,快則一兩周,慢則幾個月就可完成。
目前假結婚市場有公定價格,女性根據年齡為8萬元至10萬元,男性為5萬元至8萬元。一名房地產業務員甚至將此形容為「政策型無風險套利」,由於其間存在暴利,甚至有部分房產仲介以此為主業。
報導稱,這種現象亦引起了大陸監管部門的注意。今年3月,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新規定,對北京區域離婚1年內的貸款人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,從嚴防控信貸風險,結果為了購房優惠而假離婚者因此減少。
為拆遷補助而假離婚
亦有人為了拆遷補助而假離婚。最著名案例莫過於南京市高新區江北村丁解一組的「集體離婚」。根據現行拆遷政策,離婚後每1戶可額外獲得70平方公尺的房屋面積以及13.1萬元的補償款,因補償利益誘人,該村160多對夫妻,上自80多歲老夫老妻、下至剛結婚不久的小夫妻,絕大多數都已辦理離婚手續。
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婚姻家庭法律事務部主任吳傑臻表示,「假離婚」現象凸顯了綜合性社會問題,尤其是大量的制度漏洞。例如教育資源過度集中,導致透過「假離婚」方式去獲取學位房(學區房)等優質教育資源。
他指出,大陸民政部門應強化與公安、國土、房管、銀行等部門合作,為各部門提供訊息查詢便利。積極探索推行規範化制度,利用大數據技術,防範在購房、落戶、簽證、移民等過程中利用婚姻騙保、騙貸、騙補等事件發生。
(圖文來源:工商時報)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