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SIT 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

【專題訪談】學者觀點─智慧商圈下一步 精緻化消費體驗

行動科技方興未艾,消費者自身的行動設備已然化身商圈一環,智慧商圈若要再精進下一步,現今倡導個人導向的新零售觀點,實屬未來可參考之處。圖/中央社資料照片

「走進商圈後,消費者手機立即收到問候訊息,附上現在活動的促銷資訊。但消費者此行目的不在閒晃,她在螢幕上滑動商圈推播的訊息後,直接點選下禮拜出遊想穿的度假風洋裝。

 螢幕顯示鄰近的快速時尚品牌和設計師店面都有類似款式,在她點選照片查看細節時,商圈插話說配合現在活動,設計師提供難得的夏日優惠,不妨前去逛逛。點選確定後,手機螢幕成為帶路者,用箭頭和街景領使用者往目的地前進。兩旁林立的顯示螢幕隨著她的經過,輪番呈現『度假首選』、『海邊必備』等商品情報,讓消費者忍不住多看幾眼。

此時,商圈已經記下她快步走過國內旅遊,但在郵輪假期前多停駐5秒,下個轉角的螢幕立即呈現下一檔期郵輪假期的具體資訊,還有『時尚部落客教妳怎麼穿 郵輪旅遊必備十項單品』,讓她心裡的旅遊規劃越來越明確。」

行動科技方興未艾,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AI及VR/AR的推波助瀾之下,零售業者彷彿注入一股活水。上述購物情境也並非遙不可及,民眾可在各國的前驅商圈中發現相似改變,消費者自身的行動設備已然化身商圈一環,讓傳統購物流程智慧化。各種嶄新的行動科技運用於實體店面,使維持傳統樣貌多年的實體店面搖身一變成為行動科技的展演場域,令人目不暇給。

目前最被廣泛應用的智慧商圈技術非物聯網莫屬。商圈中廣設Beacon微定位裝置後,民眾只要開啟手機藍芽功能,便可收到場域發送的訊息。

物聯網雖讓消費者成為商圈一環,但如此灑網式的廣發訊息,不見得能契合消費者需求。為提升效能,物聯網多會結合當地開發的APP,記錄消費者的購物軌跡及背景資訊。物聯網便可結合大數據、AI運算,為消費者提供更個人化的購物資訊。台灣的前驅商圈如西門町、台北101、信義商圈等,均已引進相關技術。消費者可藉商圈APP得知最新消費優惠,或累積紅利點數兌換。此外,加入人潮引流功能,能讓消費者精確得知等候時間;停車導引功能,則可讓民眾依系統指示快速找到停車位。

除提供優惠誘因,讓民眾下載APP加入物聯網外,現今的智慧商圈更結合其他硬體設備,企圖營造未來感科技商圈景象。常見做法像是結合大型觸控式看板,讓螢幕提供到訪此處的消費者旅遊、購物資訊等。如南韓的U-Street計畫,便是每隔30公尺便豎立大型智慧螢幕,打造科技街景。此外,若加入VR、行動支付等技術,可讓消費者在獲取訊息外,擁有更便利的消費體驗。如重慶的智慧商圈藍圖升級計畫,建立遊憩、服務、活動的一站式服務外,也利用VR設備建立景點導覽和語音說明,並結合支付寶讓消費變得更輕鬆。

智慧商圈發展至今,以物聯網及硬體設備的創新為主流,但若要再精進下一步,現今倡導個人導向的新零售觀點,實屬未來智慧商圈可參考之處。目前不少傳統零售品牌均開始注重消費者個人化面向,將物聯網取得的資訊用來建立細緻的消費者模型,進而改善商品設計、行銷策略,甚至客製化消費流程。但目前較少見到將個別業者的智慧化應用整合成為智慧-虛實整合商圈的案例,是未來營造智慧商圈變革之相關單位可嘗試著墨之處。

(圖文來源:工商時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