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鎖效應/連鎖業擴大規模五陷阱
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一家賺錢的店,與一家賺錢的連鎖企業之間的差別何在?在放大規模的過程當中,經常必須超前投資與部署,而投資本就是風險與機遇並存之事,一家店賺錢,不代表開連鎖店也都賺錢,連鎖企業的成功在於店店賺錢,本就不易。
欲經營連鎖店,先投資建總部,本計畫開十家店即可攤平總部費用,但計畫跟不上變化,開店回報不如預期,有的賺錢、有的賠錢,連帶分擔總部費用也遙遙無期,於是陷入兩頭燒錢的窘境。
再看另一個例子:投資中央工廠,用以支持連鎖開店擴展,但工廠投產並不順利,影響了門市的銷售,店經理們紛紛表態:還不如對外採購。
經營一家店賺錢,並不代表經營多家店仍會賺錢,在通往規模之路,規模不經濟,也一路相隨。
做對了,叫做預先規畫、超前部署;做錯了,叫做浪費資源、盲目投資。
經營連鎖卻弄到規模不經濟的大有人在,經營不善怪電商搶食、疫情來襲、經濟不景氣…,儘管理由再多,回到經營的本質,在擴張規模之時,必須謹慎五個規模的陷阱:
一、店愈多愈好:賺錢的店開越多越好,相反地,店不賺錢,還要多開嗎?有經營者認為,不賺錢是因為店不夠多,殊不知,每一家店的經營都是獨立的,明知店不賺錢卻繼續複製,就是一種盲目的行為。
二、直營比加盟好:只要開店模式有效,無論用直營複製,還是加盟複製,都會形成連鎖規模,直營的好處是易於管理,加盟的好處是快速複製,重點在於策略選擇的適合性。
三、建設總部為先:連鎖看似店群與總部兩層組織,實則是店群、區域和總部三層組織,建設區域比建設總部更為重要,因區域建設、營運輔導是建構連鎖的基石,建區域優先於總部。
四、產銷一體化:銷售與生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,有些企業可以兼而有之,有些企業卻只能側重其一,自以為是的產銷一體化,正是連鎖虧損的開始。
五、涉足國際發展:連鎖企業國際發展並非必然,有些企業的體質與團隊,只適合在本土深耕,國際發展只有短期效應,短多長空,到頭來還是一場空。
五個規模的陷阱,大多來自於產業相互學習、見賢思齊的結果,卻忽略審視自身的資源與能力,做一些與同業相似的事情,卻忘了聚焦於自己的核心能力,成功往往來自於一點深入、與眾不同。
一位只有26歲的年輕人,如何能挽救一家瀕臨虧損的冰店呢?他的方法只有一個:做好減法。將地瓜圓和芋圓之外的商品全部裁汰掉,再聚焦這兩個品項做到最好,這就是金山芋圓王反敗為勝的祕訣。
經營企業切忌:想要的太多、必要的沒做。總想十項全能,巴不得做盡所有的生意,多勞卻未必多得,但當我們專注做好一件事,所有的好事就接踵而至,這就是做最少、贏最多的奧妙。
(作者是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