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疫情考驗商業服務業長達三年的時間,許多業者不支倒地,但活下來的業者已蛻變成全新的品種,跨業經營與混業經營,一時之間熱絡了起來。
許多商業品牌,為增強自身體質,鞏固塑性與彈性,在原本兩維立體運作架構之下,又進一步展開混業與跨業的經營。
先講兩維立體運作,盤點不支倒地的商業店家,多半都是不懂兩維立體的運作,所謂兩維是指B2B與B2C兩條腿走路,除了面向一般零售之外,也向企業用戶展開營業布局;而「立體」經營則是指顧客上門、自訂店取和店家外送,尚不包括和第三方外送業者如:Foodpanda等的合作,透過兩維立體的經營,讓企業營運管道更加全面。
兩維立體的經營,是企業保持全方位營運,增強面對景氣變化,以及黑天鵝、灰犀牛衝擊的彈性經營空間,就像花瓶跌在地上會摔碎,但皮球摔在地上卻能跳開一樣。
🤝漫長的疫情告訴我們,僅僅保有彈性並不夠,還必須要有塑性。「塑性」是指與時俱進,隨環境調整變化,具備像變形蟲一樣的生存、競爭能力。
疫情過後,我們發現商業服務業透過跨業和混業的經營,來強化企業面對環境衝擊的塑性,舉兩個案例來說明:
🖊【案例一】百貨龍頭新光三越,在疫情一開始,即快速啟動數位轉型因應,除聯合專櫃商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,更擴充線上平台商品品項,同時將美食街餐飲外送,並結合店家推薦和電子支付,用最短的時間將自己跨業為虛實融合(OMO)的營業模式,將服務從實體擴及App、熟客系統、SKM Eats、SKM Online,並將點數匯流至SKM Points平台,全通路、多元化打開通路經營版圖。2022年全台14家據點,營收達新台幣886億元。
🖊【案例二】2018年一向由供應商直配的王品集團,開始向上投資供應鏈公司「萬鮮」,除為王品旗下25個餐飲品牌、306家門店提供服務之外,更運用其食材採購的能力,經加工包裝或製成冷凍食品,物流到通路提供零售服務,王品跨業經營蔬果加工中心和肉品加工廠,結合40多零售通路合作銷售,而在自有餐廳通路中,也結合零售混業經營,目前已開出40多種冷凍食品、飲料和醬料,並已開展外銷市場。
從實體跨業到上游工廠與電子商務,或是餐飲零售化混業經營,歷經了疫情,品牌連鎖通路展現強韌的經營塑性,打破線上線下和業態的邊界,變種後的連鎖通路,普遍融合混業和跨業的經營模式,具備超乎以往的抗擊打能力。
這就是經營「塑性」的最佳展現!
經營最怕畫地自限,如果一味止步於舒適空間之中,被環境改變所淹沒,也就沒什麼好怨天尤人的。
面對環境的變化,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改變自己,體質重塑、營運重塑、價值重塑、領域重塑,以變制變,引領趨勢、致勝下一步。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