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管理是科學的,一切回歸數字。
經營者必須建立對經營數字的掌握,掌握一家店的經營數字,見微知著,問自己三個問題:損益平衡營業額?最低設定利潤率?回收期?
第一個問題可說是經營者的第一個覺知。有些店幸運地在一開始營運就輕巧穿越損益平衡點營業額,但有些店可能一直到經營結束,都站不上損益平衡點營業額。
損益平衡點營業額公式如下:FC+VC+P=S,中譯為:固定成本+變動成本+利潤=營業額,計算損益平衡點營業額時,利潤先計0。
門市經營的固定成本為一定額,就像房租、正職同仁薪資等,不會隨著營業額變動之成本的加總,假設是30萬;而變動成本則與此店營業額呈比率關係,例如是40%。
我們將上述假設代入公式中,計算損益平衡點營業額,即:30+Sx0.4+0=S,換算30=Sx0.6即S= 30/0.6=60萬。
我們稱損益平衡點營業額為經營者站上的第一道經營階梯,雖然尚未獲利,但至少不再虧損。
而最低期待利潤率則是經營者對經營的要求,餐飲業通常設定稅前淨利10%,綜合零售業則為5%至6%,但專賣零售業亦會設定為10%。以餐飲業為例,若年度營業額為3億,賺不到3,000萬,資本運籌的效能太低,代表事業不值得長期投入,或該重組商品,抑或是重建商模。
最低利潤率的設定也是一項指標,依據波士頓矩陣,金牛若淪為問題者,愈早發現愈好,經營事業不能感情用事,企業資源一旦投入,機會成本永遠都在,退後才能向前。
因此最低利潤率的設定也是閉店決策的判斷點,與其將資源花在虧損店,不如結算殘值,另起爐灶,才能發揮資本的最大效益。
回收期也是一項目標設定,連鎖業會設定在24至36個月內收回投資,「回本」是經營者關鍵能力的展現,與「扭虧」和「閉店」並列三大經營能力,及早賦能可淬鍊經營者的成長。
「扭虧」的確是一項重要的經營能力,但有時也會因為一味的想要轉虧為盈,反而疊高了虧損金額,期待中的轉機沒有到來,虧損疊加卻如期而至。
「回本」在會計科目上列折舊攤提,資本支出必須攤提回本,所以接下「新店」的店長一開始是負重賽跑,若經營漸入佳境,可加速折舊攤提,一旦折舊完畢,即能展現全數獲利。
經營是非常真實的,看見數字才不會迷失在每日例行的標準操作中,只是認真執行標準化,並不會使經營更卓越,經營者真正的戰功就是要創造利潤。
獲利才是戰功,並不是營業額達成即可,營業額成長獲利反而下降,在經營案例中比比皆是,營收達成若沒有連動獲利,績效考核就會出現缺陷,除非是在擴增市占率的階段。
經營的獲利方程式,一開始就要做到。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