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成本上升、人力短缺、創業風盛,當這三種力量持續在市場交會,直營還是加盟?選擇權已不在連鎖企業手中,協助創業者開店創業已是剛性需求。
當很多總部執著於不停的「創價」之時,200、300、500萬…開一家店,彼端的微型創業,已然觸發空白市場的萌動。
協助創業者低門檻開店,目標是日後的穩定供貨,供貨型總部是現今加盟連鎖總部的主要態樣,企業問道:主流為何不是管理型總部?
創業者一般都具備較強的自主性和創意力,不願讓總部過多控管,所以供貨型和開店型總部才會大行其道,但現實是:加盟者爭取到自主權,可是創業成功率卻大幅降低,畢竟管理型總部也不是無的放矢,做沒有意義的控管。
經過長疫情,台灣少子化又老齡化,但新設企業家數卻連六年突破十萬家,變動的年代加上富裕世代崛起,愈來愈多人投入創業,甚至是一個人的創業。
經過考察日本商業服務業的變化,「兩人運轉店」是商業經營,尤其是零售和餐飲業的大勢所趨,過去連鎖總部,動輒要求加盟者要組成五到八人的團隊來參加開店培訓,目前的狀況是三人團隊都不易。
接下來將成本上升和人力短缺兩個作用力帶來的改變,綜述如下:
一、成本上升
商業服務業門店經營的四大成本分別為房租、原物料、人力資源和雜支,例如,水電費等,目前原物料持續看漲,但並非全面上漲,個別差異頗大,這也使得連鎖企業必須重新審視商品結構,以維持一定的毛利率。
步上日本後塵,小而美的「兩人運轉店」大行其道,創業者加一人即可經營,一班制、兩至四周變形工時,月目標25萬營收,即可撐起一家店的營運。
於是低技術門檻、低資金投入、簡易作業流程,兩低一簡的商業模式,除了重整商品組合之外,總部重產能的投資,亦能降低門店經營者勞務的投入。
二、人力短缺
門店第一線人力短缺,直接促進自動化的植入,如:服務機器人、仿真人互動機等,或是融入更多自助模式,如:自助點餐和取收餐。
未來真人服務將是一項稀缺資源,消費者必須建立為服務買單的認知,高質化的人才不願投入第一線,內部創業、虛擬老闆等創業家精神的激勵措施、甚至開放加盟,都是積極的發展策略。
虛實融合成為新商模設計的關鍵,熟客引流至電子商城購買,新客線下體驗也導流上線,用以規劃縮減店數,並維持或提升整體營運績效,降低用人需求,把人用在刀口上。
當產業環境改變,成本結構被打亂,商業服務業也必須要有「重塑」、「重做」的決心和行動。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